宗廟 (1995)

位於首爾市鐘路區的宗廟,是供奉朝鮮時代歷代國王與王妃神主牌位的祠堂。宗廟是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與臣子們一同定期祭祀的空間,是朝鮮王室正統的象徵。由於是為死者而建的建築,在建築物的佈局、形式與建材,都能感受到節制美、神聖感與莊嚴感等。建於14世紀末的宗廟,於16世紀末的壬辰倭亂時慘遭祝融,17世紀初重建後,才呈現今日的樣貌。主建築宗廟正殿的正面極長,與前院合為一體,是不論東西洋都難以找到類似例子的特殊建築。肅穆莊嚴的宗廟依循崇拜祖先的儒教文化,並以祭祀儀禮為基礎,在王室的主導下所建造,直到如今仍妥善保存了朝鮮時代的原貌。除了建築本身,宗廟的祭禮、音樂、舞蹈、飲食等也一同被列入世界無形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仍會定期舉行被稱為宗廟祭禮的祭祀儀禮。
主要遺跡介紹
下馬碑
宗廟正殿的柱子
在步入宗廟正門前,可以看到一座石碑,即命人下馬的下馬碑。由於宗廟是供奉歷代國王與王妃牌位之處,就算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需要下轎或下馬以示尊敬。正殿是韓國最長的木造建築,由外往內看,是呈20根柱子19扇門的建築,實際上內部全面貫通,整座建築唯有供奉神位的龕室才具備華麗裝飾。雖然正殿內部不開放參觀,無法親身感受其風華,但在宗廟香大廳的第2展示館內重現了龕室的原貌,供遊客自由欣賞。通往正殿的門共有3處,南門被視為僅有靈魂可進出之處,東門為王與世子、主持祭祀的宗親與臣子通行之門,西門則供演奏祭禮樂與獻舞的樂工出入。
宗廟永寧殿
永寧殿介紹石
由於正殿供奉牌位的空間不足,於正殿之側另建了永寧殿。永寧殿之名有著「王室的祖先與子孫永遠安寧」之意,建築規模較正殿小,牌位也較少。外觀乍看之下與正殿相似,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屋頂的形式有所不同。正殿的屋頂整體呈一直線,永寧殿則是中央龕室高高凸出。永寧殿內主要供奉無顯著功績或在位時間較短的君王之牌位。
石窟庵與佛國寺 (1995)

石窟庵與佛國寺為8世紀左右,統一新羅時代時所建築而成的韓國古代佛教建築。其可看出新羅時代的人們所具有的藝術創造,尤其是石窟庵的石像以及佛國寺石造底座和兩座石塔,更被評價為東北亞古代佛教藝術的最佳傑作。
石窟庵是由花崗岩堆砌而成的洞窟,主石室中央供奉著本尊佛,周圍的牆面上則刻有許多石像。包含本尊佛在內,大部分的石像以及建築型態都保持著8世紀的原形,故具有高度的文化遺產價值。佛國寺是將新羅的理想國度─佛國土具象化的建築物,雖於1592年因壬辰倭亂,使得所有的木造建築全部遭到祝融之災,但是幸好石壇、石橋、石塔、石燈、青銅佛像等文都得以保存至今。今日所見的佛國寺建築是透過自1969年至1973年間進行的修復作業,使得部份建築得以再次重建。
主要遺跡介紹
石窟庵本尊佛
十大弟子浮雕像
與一般大多為立像且面帶微笑的佛像不同,石窟庵本尊佛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其為表情嚴肅的大型佛像。石窟庵內的十大弟子浮雕像其被評價具有高度的特色以及藝術性。
佛國寺外觀
多寶塔
釋迦塔為佛國寺大雄殿前院的兩座石塔中,位於西側的石塔。其也被稱為無影塔,是新羅時代石塔型態的代表。佛國寺大雄殿前院的東側,則有著完全不同型態的多寶塔。其在建造完成之後,並未受到壞損或是更改外型,傳承至今。當時在寺院主建築前一般多會設立相同的石塔,釋迦塔與多寶塔這兩座不同型態的石塔,為佛國寺的一大特點。
昌德宮 (1997)

昌德宮為朝鮮時代之宮闕,其建築著重於配合周邊的自然環境,講究建築與自然的完美融合。王室庭園─後苑,即以如畫一般優美,親近自然的空間馳名。昌德宮也因是現存韓國宮闕中最完整保存原貌的一座,建築與自然相輔相成、和諧一致,卓越的歷史與建築美學價值,是呈現出韓國宮廷建築的創意性的特別例子。
而在林木、蓮池、涼亭、花壇錯落有致,形成諧調景色的昌德宮,另外還有仁政門、仁政殿、熙政堂、大造殿、芙蓉池、樂善齋、敦化門等主要文化財。
主要遺跡介紹
昌德宮仁政門
仁政殿內部
昌德宮仁政門為昌德宮主建築仁政殿之正門。而名字象徵「以仁施政」的仁政殿,是當時君王處理國家政務之處,世子冊封式、婚禮等王室主要活動也在此舉行,可謂昌德宮最重要的建築。
大造殿內部
昌德宮後苑
大造殿是王與王妃的住處,內部有著西式的木地板、玻璃窗與家具等,呈現代風貌的室內裝潢為其一大特徵。位於昌德宮北側的後苑,為朝鮮時代王室的庭園。雖然後苑隨著時代不同而有各種用途,但主要作為君王的休憩空間。整座庭園具備韓國傳統庭園的樣式,擁有百年以上高齡的樹木與涼亭相得益彰,形成協調而優美的景致。如欲親眼欣賞後苑的迷人風情,需於昌德宮網站事先預約參訪時段,當天有剩餘名額才開放現場購票,建議造訪前務必提早預約,以免向隅。
水原華城 (1997)

位於京畿道水原的朝鮮時代城郭華城,是朝鮮第22代王正祖(西元1752~1800年)將其父莊獻世子(思悼世子)之墓遷葬至水原而建立的新城市,也是預先建造的防禦都市。華城是跟以往韓國城郭有著區別的新型態城郭,建造當時不僅參考外國的例子,引進了新的防禦設施,並根據韓國的軍事環境與地形而設置。尤其從建設華城時所使用的新裝備與材料的發達程度,可看出東西洋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證據。
華城既是計劃都市,更是兼具居住與防禦機能的城郭都市,並在傳統築城技術外,積極使用了東西洋的新式科學技術,也添加許多在韓國傳統建築中不常見的防禦設施,另外還有依照周邊地形築城,融入自然之中,展現出特殊的美感等各種特點,因而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遺跡介紹
華城八達門
西北空心墩
八達門是華城四大城門中的南門,由於妥善保存了華城建成當時的面貌,而被指定為韓國寶物。城門外設有半月形的城牆,對於保護城門起到重要作用。在華城的各個設施中,八達門以美麗夜景聞名,吸引許多遊客到訪。
西北空心墩是可以觀察敵人動向且同時進行攻擊的設施,在韓國僅有華城可以看到。由於展現出獨特的建築型態及材料的有效運用,在歷史上、學術上、建築上都擁有極高的價值。
訪花隨柳亭
華西門
訪花隨柳亭是與周邊自然環境相融合的亭子,擁有可監視周邊並且進行軍事指揮的指揮所功能。由於其為使用石材、木材以及磚頭所建成的雙層樓閣,也被評價為在其他城郭中無法看到的獨特建築物。
華西門是華城四大城門中的西門,過去擔任連接位於華城西邊南陽灣以及西海的通路。有別於呈完整半月形的八達門甕城,華西門的甕城為單邊開放式。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華城行宮、水原華城博物館、水原鄕校、粤華苑
- 網站: http://www.swcf.or.kr/?goPage=11 (韓英日中)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 (2000)

支石墓是史前時代用巨石搭建起來的墳墓,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支石墓主要有高敞支石墓群、和順支石墓群、江華支石墓群等。此三個地區的支石墓數量均在數百個以上,從密集度和形態的多樣性來看,在全球也很難找到第二個例子。這些約建於西元前1000年的支石墓,相較於世界上的其他支石墓遺址,更鮮明地呈現出史前時代的技術與社會面貌。高敞、和順、江華的支石墓遺址在西元200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被認為是研究與評價支石墓文化形成過程、韓國青銅器時代社會構造及東北亞史前時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遺產。特別是遺址中還有可了解支石墓建築過程的採石場,是研究支石墓變化與歷史的重要依據。
主要遺跡介紹
高敞支石墓遺址
和順支石墓遺址
韓國最大的支石墓遺址位於全羅北道的高敞郡。根據2009年現場調查的結果,證實高敞地區的支石墓約有1,600座,而被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支石墓為447個。
而和順支石墓遺址分布於孝山里和大薪里10公里的溪谷流域沿岸,整體面積比江華與高敞支石墓遺址大得多,目前共有596座支石墓。和順郡的支石墓大都建於山腳下或巨大的岩山上,很多地方不易前往,因此至今仍保存完好,維持著原有的面貌。
高敞支石墓博物館
江華支石墓遺址中重現史前時代風貌的半穴居
在江華郡,共留存有150多個建於青銅器時期的支石墓。江華島內支石墓的分布地形差異較大,因此可透過支石墓的分布情況,了解到不同支石墓建成的時期和當時的生活方式。江華最具代表性的支石墓是位於富近里的「富近里支石墓」,其是由兩塊基石和一塊橫跨在基石之上的巨石所建造而成,整體呈桌子的形態。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高敞邑城、禪雲山道立公園、文殊寺(高敞)、雲住寺、和順西酉里恐龍足跡化石產地、摩尼山(江華)、傳燈寺(江華)
- 網站: 高敞支石墓遺址 http://www.gochang.go.kr/tour (韓英日中)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慶州歷史遺址區 (2000)

慶州歷史遺址區是指分布在慶州各地的新羅時代(BC57∼935年)的遺跡。石塔、王陵、山城等新羅時代的遺跡大多集中在曾為新羅首都的慶州,讓人可以看到延續千年的佛教文化與新羅的藝術性,具有極高的價值。
慶州歷史遺址區依照特性大約可以分為五大區域:曾是佛教文化中心地帶的南山地區、新羅王朝宮闕遺址的月城地區、新羅王陵聚集的大陵苑地區、新羅佛教核心的皇龍寺地區、設有防禦設施的山城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遺跡則有鮑石亭址、慶州南山神仙岩磨崖菩薩半跏像、東宮與月池、瞻星臺、皇南里古墳群、大陵苑(天馬塚)、慶州皇龍寺址、芬皇寺等。
主要遺跡介紹
慶州鮑石亭址
慶州瞻星臺
鮑石亭位於慶州南山西邊溪谷的新羅時代別宮處,其在石上挖出水道,注入流水,再把酒杯流於其上讓客人拿取,可見當時王與貴族曲水流觴的雅致風流。
瞻星臺則是為了觀看星相而砌成的觀測建築,推估約建於新羅善德女王時。這也是東洋歷史最悠久的觀星建築,對於當時研究星相移動,決定農作的時間有相當大的幫助,亦是可看出該時期高度科學水準的珍貴文化財。
芬皇寺模塼石塔
大陵苑(天馬塚)
芬皇寺是新羅時代高僧元曉大師曾住過的寺院,前院設有模塼石塔,在其他寺院相當少見,使這裡成為慶州的必訪景點。芬皇寺的模塼石塔是現今所遺留的新羅時代石塔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其特徵是以石磚所堆砌而成,建築型態相當獨特。
天馬塚是新羅君王陵墓群聚的大陵苑中,唯一開放參觀的王陵。因為在其中發現了天馬圖(在馬具的背面畫有馬的圖案)而被稱為天馬塚,發掘時包含天馬圖在內,共出土了1萬件以上的文物,是可研究古代美術以及探知新羅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文化遺產。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石冰庫、慶州校村、慶州南山、石窟庵[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佛國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東宮與月池
- 網站: http://www.gyeongju.go.kr/tour (韓英日中)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朝鮮王陵 (2009)

韓國的朝鮮王陵是歷經5個世紀陸續建造而成,朝鮮王朝君王與王妃的陵寢遺址。依據韓國傳統的自然觀念與儒教思想,王陵由國家興建並進行維護管理,因此得到完善的保存。另外,因其融合自然之美,以及王陵所表示出的獨特祭祀儀式文化受到肯定,進而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朝鮮的律法規定王陵必須設置在漢陽(首爾的古稱)附近,故王陵大部分皆聚集在漢陽。王陵主要分布在首爾、京畿道一帶還有江原道地區。位於首爾的有宣陵與靖陵、貞陵、懿陵等王陵,位於首爾外圍的京畿道的則有高陽西五陵、九里東九陵、南楊州光陵、華城隆陵與健陵、驪州英陵與寧陵等,最後還有特別位於江原道的寧越莊陵。
主要遺跡介紹
宣陵
英陵
宣靖陵是首爾宣陵與靖陵的合稱,位於首爾江南區三成洞,由供奉朝鮮君王成宗(西元1457~1494)與其繼妃貞顯王后尹氏的宣陵,以及其子中宗(西元1488∼1544)的靖陵共三座王陵組成。宣靖陵也被稱為三陵公園,並且是市中心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
驪州英陵則是創建韓文的世宗大王(西元1397~1450)及其王妃昭憲王后合葬的陵墓。世宗大王在位32年期間,頒布訓民正音、普及韓文、擴展朝鮮領土等,在眾多領域功績卓著。
高陽西五陵中的昌陵
九里東九陵中的景陵
位於首爾城郭西邊的五座王陵合稱西五陵,共有明陵、敬陵、昌陵、翼陵、洪陵等五座陵墓 。其中最先建築完成的是埋葬因病去世的世祖長子──懿敬世子(西元1438~1457,後追尊廟號德宗)的敬陵。
東九陵是位於首爾東邊京畿道九里市的九座王陵,共有17名君王與王妃埋葬於此,是朝鮮王陵中規模最大的陵墓群。而其中的景陵尤其特別,是朝鮮王陵中唯一的一座三連陵(三座王陵相連),憲宗(西元1827~1849)與其妃孝顯王后、繼妃孝定王后的王陵相繼並排。
莊陵紅箭門
寧越莊陵
寧越莊陵是朝鮮第6代君王端宗(西元1441~1457)的陵寢。端宗被自己的叔父奪去王位,而後被流放到江原道寧越遭賜死。因此莊陵有別於一般位於首都附近的王陵,是距離漢陽(首爾)最遙遠的陵墓,卻也是眾多遊客前往參觀的王陵之一。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奉恩寺、北岳山、北漢山城、 寧越淸泠浦
- 網站: http://royaltombs.cha.go.kr (韓英日中)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與良洞村 (2010)

位於慶尚北道的安東河回村與慶州良洞村,是建於14~15世紀,具悠久歷史的村落。兩個村落皆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氏族村落,歷經長久的歲月,同姓居民聚集在此生活,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尤其這裡至今一直有居民居住,可謂活生生的文化財。
藉由兩個村落,可一窺嚴格區分兩班貴族與平民的朝鮮時代儒教文化,特別是村中兩班貴族與平民家屋的配置,在在反映出朝鮮時代的社會文化。例如在河回與良洞村,可以看到包含宗家在內的兩班貴族所住的木製房屋、涼亭、書院、祠堂等建築,以及舊時平民所住的土房與茅草屋,住房的差異清晰地呈現出了階級的差異。
主要遺跡介紹
安東河回村
河回別神祭假面舞
安東河回村在高麗時代末期為許氏、安氏、柳氏等三氏家族所形成的氏族村落,經過時間的流逝最後僅剩下豐山柳氏在此居住,這裡完整保存了韓國的傳統面貌,由於1999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2005年美國小布希總統,以及2019年英國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的造訪,使此地逐漸發展為國際馳名的旅遊勝地。
在河回村能看到過去兩班貴族居住過的房屋與研究學問的書院,以及平民居住過的型態不一的房屋。不僅是傳統建築,過去的庶民遊藝「河回別神祭假面舞」與儒生們的風流遊藝「船遊繩火遊戲」也代代相傳至今。前者為韓國傳統的假面舞,使用現存最古老的河回屏山假面進行演出,諷刺過去的統治階級,揭露人民生活之哀苦;後者則為一種煙火遊藝,是於江上舉辦船遊詩會,儒生們每創作一首詩,對岸懸崖芙蓉臺上即投下燃燒的松枝,點燃由山頂往下垂掛至江岸沙灘的繩索,形成如瀑布般壯麗的煙火。
慶州良洞村全景
傳統農樂表演
慶州良洞村為典型的兩班貴族村落,兩班貴族居住的瓦房皆位於高處,下方則是平民所居住的茅草屋,呈環衛之勢圍繞兩班貴族的瓦房。各個建築的使用目的與用途有著明顯的區别,因此位置也隨之不同。
良洞村入口處還設有為遊客介紹村落歷史與展示文物的良洞村文化館。此外,更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讓遊客能親身體驗韓國的傳統文化。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月映橋、陶山書院、安東民俗博物館、慶州佛國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慶州石窟庵[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慶州皇龍寺址、國立慶州博物館
- 網站: 安東河回村 http://www.hahoe.or.kr (韓英日中德法)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南漢山城 (2014)

南漢山城道立公園是為了於緊急時作為臨時首都而建,築城時期約為7世紀初,其築城技術受到中國和日本的影響,這一點在歷史、文化價值方面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南漢山城的東西南北方各有4座門和門樓,城內有守禦廳(軍隊駐地)和倉庫、行宮等。主要代表文化財有守禦將臺、長慶寺、行宮、崇烈殿、清涼堂等。
主要遺跡介紹
守禦將臺(圖片來源:文化財廳)
長慶寺(圖片來源:文化財廳)
守禦將臺是南漢山城的4座將臺(為指揮軍隊而在高處砌造的建築)中,唯一留存的建築物,坐落在山城中海拔最高的日長山頂。丙子胡亂(西元1636年,朝鮮仁祖14年清軍入侵之戰)時期,仁祖曾經在此停留45天之久,親自指揮作戰。
長慶寺建於西元1683年,是來自韓國各地幫助建造山城的僧人們待過的地方。由此可知朝鮮時代的僧人們曾為了國家奉獻過一己之力,是一處相當具有價值的文化財。這裡也是為僧軍建造的9座寺院中,唯一一處保存下來的寺院。
南漢山城行宮(圖片來源:文化財廳)
崇烈殿(圖片來源:文化財廳)
南漢山城的行宮曾在發生戰爭時替代首都作為避難地使用,與其他行宮不同,這裡擁有處理國家事務的各種設施,並設有宗廟(王室祠堂)與社稷(祭拜土地與穀物之神的祭壇)。
崇烈殿是供奉着建立百濟王國的溫祚王和山城建造期間的負責人李曙將軍的祠堂。直到今日,每當舉辦與南漢山城相關的大型活動時都會在這裡進行祭祀。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韓國民俗村、首爾大公園、水原華城[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廣州昆池岩陶瓷公園
- 網站: https://www.gg.go.kr/namhansansung-2 (韓)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百濟歷史遺址區 (2015)

能一窺韓國古代國家之一的百濟歷史痕跡的百濟歷史遺址區,分布於忠清南道公州市與扶餘郡、全羅北道益山市等地。在這裡能看到百濟華麗卻不奢侈、文化綻放光彩的王宮與寺址,是造訪韓國最不容錯過、極具魅力的景點。
這些遺址展現了百濟文化透過與鄰國交流不斷發展,尤其是作為中國、日本等國家間文化交流的證據,獲得極高的評價,因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整個百濟歷史遺址區是由公州的公山城、公州武寧王陵與王陵園,扶餘的官北里遺跡與扶蘇山城、定林寺址‧定林寺址五層石塔、扶餘王陵園、扶餘羅城,全羅北道益山的王宮里遺跡、彌勒寺址共8處遺跡所組成。
主要遺跡介紹
公山城
武寧王陵
公州公山城在百濟時代被稱為熊津城,高麗時代以後才被改為今日的名稱,是從公山山頂一路延伸至西側山峰形成屏障的山城。公山城不僅歷史價值極高,更以夜景之美聞名,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造訪。
武寧王陵為百濟第25代王武寧王以及其王妃的陵墓,是古代陵墓中少數明確表示墓主身分的墓,在未遭受盜墓等災害、完整保存的狀態下被發現,共出土4,600多件文物,極具歷史價值,也是難能可貴的美術史研究資料。
扶蘇山城落花岩
益山彌勒寺址幢竿支柱
扶蘇山城是百濟遷都後直到滅亡為止,123年間作為百濟首都之處,當時被稱為泗沘城。百濟的歷史也在此走向結局,相傳有3,000名宮女曾於山城內的落花岩投水殉國,如今此處則以美麗的風景聞名。
彌勒寺址為百濟時代最大的寺院,這裡的兩個知名遊覽重點即石塔與幢竿支柱。彌勒寺址石塔是韓國最古老、最大的石塔,東塔於1993年、西塔於2018年修復完成。而彌勒寺址的幢竿支柱格外珍貴,歷經多年風霜卻保存狀態良好,是極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麻谷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公州石莊里遺跡、國立公州博物館、薯童公園與宮南池、百濟文化園區、薯童謠主題公園
- 網站: http://www.baekje-heritage.or.kr (韓英日中)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山寺,韓國的山中寺院 (2018)

「山寺,韓國的山中寺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有7座韓國山中佛教寺院──通度寺、浮石寺、鳳停寺、法住寺、麻谷寺、仙巖寺、大興寺,分別分布於慶尚道、忠清道、全羅道等韓國各地。
韓國寺院大致可分為建於平地的寺院與山中的寺院兩種,但自朝鮮王朝以後,平地寺院大多已消失,山中寺院則妥善保存至今。特別是這7座寺院,自西元7~9世紀創建以來,一直延續佛教共同體以信仰、修行為本的功能,被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認定符合「具備突出的普遍性價值」的登錄條件。而這也代表了「山寺,韓國的山中寺院」在持續性、歷史性、選址與環境、功能性等方面,都被高度肯定。
主要遺跡介紹
通度寺
浮石寺
通度寺建於新羅善德女王在位的西元646年。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特色,就是通度寺的靈山殿開門後不能直接見到佛像,與大多數開門見佛的寺院明顯有別。這裡的佛像不在殿內正中,而被供奉在殿內東側,面朝西方,令人印象深刻。而在靈山殿的佛像周邊,還繪有描述了佛祖一生的「八相圖」,是研究佛畫樣式的重要資料。此外,因金剛階壇內保管著佛祖舍利,故大雄殿內未供奉佛像,這也是通度寺的獨特之處。
浮石寺建於新羅文武王16年(西元676年)。寺內象徵人有108種煩惱的108層階梯十分有名。此外,浮石寺內擁有韓國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築──無量壽殿,在建築史上意義非凡。而運用「卷殺」技法,由下往上逐漸變窄的梭柱為其一大特色。
鳳停寺
法住寺金銅彌勒大佛
鳳停寺建於新羅文武王12年(西元672年),要進入寺內,會先通過名為「萬歲樓」的門樓。過萬歲樓時必須低頭彎腰,這蘊含著人要懂得放低姿態的佛家教誨。此外,鳳停寺內還有名列韓國國寶的極樂殿與大雄殿,其中鳳停寺極樂殿更與浮石寺無量壽殿齊名,兩者並列為韓國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築。
法住寺建於新羅真興王14年(西元553年),寺內擁有韓國境內唯一的木塔「捌相殿」以及眾多文物。而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高達33公尺,以莊嚴法相迎接旅客到來的金銅彌勒大佛。為了打造這尊大佛,共計用去超過100噸的青銅。
麻谷寺
仙巖寺升仙橋
據「麻谷寺事蹟立案」記載,麻谷寺在百濟武王41年(西元640年)由新羅高僧慈藏律師所創建。寺院與周邊山水融為一體,形成麻谷寺獨有的美麗景致。此外,這裡的山與水呈太極八卦形態,自古就是戰時的避難場所之一。朝鮮世祖曾讚嘆這裡為「萬世不亡之地」,並親筆為靈山殿的匾額題字。但之後靈山殿在壬辰倭亂時期遭大火焚毁,於1650年重建。即使如此,靈山殿仍是麻谷寺內存世最久的建築。
仙巖寺創建於新羅真興王3年(西元529年)。在前往仙巖寺的路上,可看到呈拱形的升仙橋,以及樹齡超過600年的梅樹。特別是升仙橋一帶,橋樑與周邊溪谷、林木相互輝映,自然風光十分優美,吸引許多旅客造訪。此外,仙巖寺還有幾個與其他寺院不同的特色,分別是寺院入口處沒有四天王門、大雄殿內僅供奉佛祖而無其他菩薩造像、大雄殿正中央不設門。

大興寺相傳建於高麗時期之前,但具體創建時期已不可考。這裡傳承了西山大師休靜以佛教護國之精神,曾培養出眾多優秀的僧侶。除此之外,這裡也是韓國茶文化的聖地。由於所在地為寬廣的盆地,建寺空間較大,因此寺院內殿閣眾多,共分為三大區域,適合慢慢分區遊覽。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梁山市虹龍瀑布、榮州Museom村、安東河回村[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報恩郡Fun Park、公州市中洞聖堂、順天灣濕地、海南恐龍博物館
- 網站:
通度寺 http://www.tongdosa.or.kr/ (韓英)
法住寺 http://beopjusa.org/index.php (韓英)
麻谷寺 http://www.magoksa.or.kr/ (韓英)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韓國書院 (2019)

「韓國書院」是於16~17世紀左右設立,負責講授性理學的教育設施,共有9座書院被列入UNESCO世界遺產名錄,分別為紹修書院、灆溪書院、玉山書院、陶山書院、筆巖書院、道東書院、屏山書院、武城書院、遯巖書院。
韓國書院由於將韓國性理學相關文化與傳統妥善保存至今,符合「具傑出普世價值」的世界遺產必備條件,因而成功被選入名錄。
主要遺跡介紹
紹修書院
陶山書院
朝鮮中期學者周世鵬(西元1495∼1554年)為教育儒生所設立的紹修書院,為韓國最早由君王賜下書院匾額,獲得國家官方認證的書院。有別於其他韓國書院,這裡作為學生們研究學問之處的直方齋與日新齋並非東西相對,而是呈一字型的相連建築。
陶山書院是為紀念並緬懷韓國代表儒學家退溪李滉先生(西元1501~1570年)的學問與德行,於1574年建立的書院。書院以主要教育設施為中心,另有供奉牌位的配享空間與其他附屬建築。整體建築簡潔素樸,反映出退溪李滉先生高潔的品性與儒生專注向學的態度。
屏山書院
遯巖書院
屏山書院的前身是高麗時代士林研究學問的教育機關──位於豐山縣的豐岳書堂,而後才被遷至安東。書院由供奉牌位的祭祀空間、講學的大講堂、學生的宿舍與書齋所構成。這裡保留了書院初期的建築型態,前方有洛東江蜿蜒流過,韓國的性理學傳統文化與美麗的自然景觀在此融合,相互輝映。
遯巖書院是為了傳承沙溪金長生先生(西元1548~1631年)的思想所設立,「遯巖」一名是1660年由朝鮮顯宗(西元1641~1674年)所賜。
這9座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韓國書院,皆是在朝鮮時代末期興宣大院君(西元1820 ~ 1898年)頒布書院撤廢令時,特別被保留下來的書院。
詳細資訊
- 周邊景點: 榮州儒生村、河回世界假面博物館、洪吉童主題樂園、百濟軍事博物館、陽光樂園、塔亭湖
- 網站:
陶山書院 http://www.dosanseowon.com/ (韓英日中)
屏山書院 http://www.byeongsan.net/ (韓)
遯巖書院 http://www.donamseowon.co.kr/ (韓) - 韓國旅遊諮詢熱線: +82-2-1330 (韓英日中俄越泰馬來-印尼)
更新日期: 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