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 一次認識扶餘文化的國立扶餘博物館 *
位於扶餘市區東南方錦城山山麓的國立扶餘博物館,最早始於1929年財團法人「扶餘古蹟保存會」。當時保存會於扶蘇山南側的朝鮮時代官衙客舍,展出收藏的百濟文化財與文物。
1939年起,保存會被稱為「朝鮮總督府博物館扶餘分館」,因而得名「扶餘博物館」。1970年於扶蘇山南側山麓建立新博物館,主要展出包含扶餘地區在內,分布於百濟圈的各種百濟文化相關文物。
1993年8月6日,博物館遷至現址重新開館。以新面貌出現的國立扶餘博物館,佔地面積約61,429㎡,設有4個展覽室與戶外展覽場,共展出約1,000多件文物。
* 國立扶餘博物館的構造 *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採韓國傳統樣式,以八角型的中庭為中心,周圍則是史前室、歷史室、佛教美術室等常設展覽室與戶外展覽場。史前室以扶餘一帶為主,展出忠清南道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之文物;歷史室展出泗沘時代(指百濟遷都至泗沘的時期,西元538~660年)的百濟文物與三國時代的文物;佛教美術室則展有泗沘時代百濟的佛教美術品;戶外展覽室展出佛像與石塔等大型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