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
位於「吞吐雲彩」的吐含山(745m)山腰處的佛國寺與石窟庵,為新羅佛教燦爛佛教文化的核心,相傳在新羅法興王15年,法興王依據其母親之意,為求國泰民安而建。之後於新羅景德王10年(西元751年),由宰相金大城指揮重建,呈現全新面貌。歷經壬辰倭亂,包含建築物在內的重要文物幾乎全數燒毀或被掠奪。1920年以前僅留下部分建築物與頹圮的塔,持續不斷的修復工程與收藏的7件國寶,才能擁有現在雄偉的寺院面貌。從佛國寺沿著山脊往上走約3公里(沿著柏油路走約9公里)左右,就能抵達以擁有東洋第一傑作、面朝東海的如來坐像本尊佛而馳名的石窟庵。佛國寺、石窟庵於1995年12月6日,與海印寺藏經板殿、宗廟一同正式登記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聲享譽國際。
* 主要文物/古蹟(國寶)
多寶塔、佛國寺3層石塔、青雲橋/白雲橋、石窟庵、金銅毘盧遮那佛坐像、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蓮華橋/七寶橋